锣鼓喧天震四方,万人共舞喜洋洋。

彩绸飞舞如波浪,秧歌盛宴歌满堂。

五湖四海齐相聚,共赏中华好风光。

舞动身姿展魅力,欢声笑语乐陶陶。

聚焦古城榆林,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大地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上,一场盛大的全国秧歌展演如火如荼!2024“陕北榆林过大年”,来自10省(自治区)各具特色的13支秧歌队和陕西各地及榆林市内共35支秧歌队欢聚一堂,给市民游客带来了绝无仅有的热闹和辉煌!

2024古城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

高亢嘹亮的锣鼓声

伴随着秧歌演员灵动欢快的舞姿,

让榆林的年味更加浓郁!

这35支精彩绝伦的秧歌表演,

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快来给你喜欢的队伍投票吧!

市文旅系统秧歌队

陕北大秧歌热烈欢快。三十二人场子的激情豪放、十六人场子的潇洒自如、三人场子的诙谐幽默。其喜气与美气共生,豪气和大气同行。

高新区管委会秧歌队

陕北秧歌历史悠久,集歌、舞、戏、乐为一体。主要分为谒庙秧歌、彩门秧歌、沿门秧歌、转九曲秧歌。其动作整齐划一,场面宏伟壮观。

榆阳区秧歌队

榆阳区秧歌队融合镇川缠腰鼓子、芹河保宁堡老秧歌、长城路街道高跷、北部乡镇舞狮。队伍里有伞头以及文身子(女装)、武身子(男装)、扠棒子(武身子的表演形式,也叫打扠棒)等,百人百样。

横山区秧歌队

横山区秧歌队表演以老腰鼓为主,分文、武两种。有2人、4人、8人对打。其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步法多变,舞姿优美,鼓点清晰,打法交替穿插。与吹打乐配合。在众多的秧歌表演中独具特色。

神木市秧歌队

神木秧歌是一种集体舞蹈,以扭、摆、甩、唱及变换队形引人入胜。演员装扮成群众熟悉的戏剧人物和神话人物,在伞头的带领下扭摆演唱,独具特色。

府谷县秧歌队

府谷秧歌有文武之别。文者,即为二人台;武秧歌,则为组织数十人妆扮成古典戏剧中的武士,手执大刀、花枪,踏着鼓点,做武打动作前行。常和旱船、竹马、狮子等组成秧歌队,穿插组织在一块表演。

靖边县秧歌队

靖边霸王鞭,又称“打花棍”“打莲厢”等。采用单打、齐打、对打、赛打、穿插打等艺术形式,表演内容也巧妙地与音乐相结合。它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的独特风格,充分展示出浓厚的黄土高原文化气息。

定边县秧歌队

定边的霸王鞭、彩跷表演风格淳朴,动作整齐有力、潇洒俊逸,节奏整齐,舞者高声唱着小调,歌词雄壮、奔放,舞蹈热烈。多在春节闹秧歌时作为小场节目演出,具有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和驱邪避灾的内涵。

吴堡县秧歌队

吴堡秧歌的特点在于搬水船,实际上就是“跑旱船”。它集秧歌、戏剧、小品快板、顺口溜、唢呐吹奏乐、击乐为一体,采用吴堡方言,情节设置贴近生活。表演时有单船与双船之分。

米脂县秧歌队

米脂花轿是米脂秧歌最突出的特点。表演时,快时不颠不晃,慢时稳而不怂。队伍由喜婆、轿夫、马夫、乐器手和秧歌队组成,一男一女装扮的媒婆,边走边扭,两人既是花轿队的丑角,又是核心人物。

佳县秧歌队

佳县秧歌表演形式多达20多种,主要有腰鼓、搬水船、踢场子等。演员少则三五十名,多则上百名,装扮成各种身份的人物,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转出“十二镰刀”“五角星”等各种图案的秧歌场子,末后则由伞头或其他演员清唱几段秧歌。

子洲县秧歌队

子洲秧歌是以伞头为首领、镰刀斧头为引领的传统秧歌阵容。表演前,秧歌队要谒庙,祈求神灵护佑、四季平安。唱秧歌是必备的“贡品”。表演尾声,伞头按照传统,在场子内开唱。

清涧县秧歌队

清涧插梆子派生于民间武术,是武术与舞蹈结合的一种民间艺术。舞蹈时融进了小红拳、小链架、五虎刀、鞭杆拳等民间拳术动作。动作干练,棍棒互击,清脆响亮,有较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绥德县秧歌队

绥德踢场子,既有生活舞蹈的性质,又有艺术舞蹈的特点,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可分为“北路场子”和“南路场子”。

西安市秧歌队

西安周至《吉庆秧歌》取材来自于勤劳、质朴的周至人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生活场景。女子们左手提竹篮,右手舞彩帕,表演时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旋转,上下飘动,柔美飘逸。男子们手持夹板,表演潇洒俊秀,质朴明快。

咸阳市秧歌队

咸阳市秦风秧歌队将锣鼓与秧歌进行融合,欢快的鼓点节奏展示了咸阳地区秧歌演员的激情与活力,体现了咸阳古都关中风情。

宝鸡市秧歌队

宝鸡稻田秧歌曲牌名目繁多,有“搬石头”“鸭子拌嘴”“对唱调”等;形式有领唱、合唱、对唱、说唱等。稻田秧歌所表演的内容即景而生,题材广泛,临场发挥,带有自主性和趣味性。

韩城市秧歌队

韩城秧歌属陕西汉族民间流传的“小对对戏”形式,大都由一旦一丑来表演。其剧目题材广泛,除了情绪性的表演唱,还有反映执著追求婚姻自由、讽刺嘲弄嫌贫爱富等内容的民间小故事和传统戏曲的折子戏或片段。

渭南市秧歌队

渭南富平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小为一盘鼓,三四幅钗,十数八个人。老鼓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艺术项目:一是鼓乐,二是鼓舞。

汉中市秧歌队

汉中市南郑区协税社火以雄、奇、险、趣、美、斗特点惊美于世。其扮妆优美逼真、摆架惊险刺激,表演内容情趣盎然、孔武雄壮,主要表现在芯子架往往是三五层重叠起来,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

铜川市秧歌队

铜川“打连钱”集舞蹈、武术于一身。表演时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打扮整齐,手持竹竿,两端缀连数枚钱币,随着音乐节奏表演。其主要表演形式有对打、搓、跑场、碰擦身体或地面,身随杆移、扭腰送胯,前后摆动。

延安市秧歌队

延川秧歌主要有大场秧歌、小场秧歌、彩门秧歌和九曲秧歌几部分。它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动作千姿百态,均图丰富多彩。其特点是:感情纯朴而真,式犷悍而富有艺术性,朴实而赋有幽默感;形式优美,内容丰富。

山西省(原平凤阳歌)

原凤秧歌中,一部分演员(多为男性),身背特制花鼓,头戴附有可伸缩竹圈的小帽,舞蹈时竹圈随头部动作或伸或缩或长或短;另一部分演员(多为女性),头饰插花,手打特制的小铜锣,在与花鼓的鼓点相配合下,同时摆动身形,舞之蹈之。

山西省(稷山阳城高跷走兽)

高跷走兽艺术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是由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将人与兽巧妙组合,精心装扮,演绎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这种表演艺术极为罕见。

山东省(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山东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以伞、鼓、棒、花为主要角色,被当地群众称为“大秧歌”“武秧歌”。表演时,队伍庞大,人数众多,角色各异,锣鼓齐鸣,热闹非常。

山东省(海阳大秧歌)

海阳大秧歌的阵容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因常用领唱形式,且号子特点鲜明,亦称“秧号子”。其拥有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已成为山东半岛南部和黄海沿岸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象征。

河北省(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种之一,以在地面上轻快自如、自由灵活地扭动,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见长。

黑龙江省

(东北传统大秧歌-花棍舞)

花棍舞源于汉、满族“烧香”祭祀舞蹈,俗称“打花棍”“霸王鞭”。花棍是由马鞭演变而来,舞动时铜钱叮当作响,极具节奏感。花棍舞的特点是脆快、灵活、热烈、火爆、大气。

吉林省(乌拉满族秧歌)

乌拉满族秧歌作为满族文化传统的遗存,基本是在"走阵",很少有"逗"的动作。乌拉满族秧歌有一个或两个"拉棍的"人物。秧歌每到一地表演,他得先行赶到负责联络。服饰上与其他秧歌明显不同,佩戴旗标,表演中施"打千儿礼"、"抱腰礼"。

辽宁省(上口子高跷秧歌)

上口子高跷秧歌是通过多双脚踩踏木跷来表演的。这种表演形式一般以舞队的形式出现,大多数舞者都会扮演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他们的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上口子高跷秧歌分为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踩街”,另一种是“撂场”。

安徽省(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所塑的人物形象基本是农村男女青年粗犷而秀丽的形象。表演是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内容主要表现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颇具吴歌楚舞的风韵。

广东省(潮汕英歌舞)

英歌舞起源于百越部落原始的傩舞,意在驱鬼辟邪。舞蹈队伍分为前棚和后棚,前棚为众多舞者,双手持短棍,由一“耍蛇人”领舞;后棚为打击乐队,配合舞蹈演奏铿锵、激越的乐曲。一般有36人、72人和108人三种组合,阵势、舞姿和打击方式则多种多样。

广东省(舞龙队伍)

舞龙融武术、舞蹈、鼓乐于一体,表演仪式、形式、套路和技艺丰富多彩。队伍由12人组成,可表演一连串的动作和造型,以狮鼓、大钹、锣作打击乐。执龙珠的人是全龙阵的灵魂。

广东省(舞狮队伍)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蒙族秧歌队)

赤峰蒙族秧歌风格淳朴,其表演形式是;舞者眼睛直视前方,上身微微左右扭动,双臂两侧绕圈摆动,脚尖以"擦踏步"轻轻擦地向前行进。舞者们手中挥舞的道具各色各样,有弓箭、马鞭等,都是牧民家庭必备的用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墨迹游戏网

原文地址:《2024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大PK,你最喜欢哪一队?》发布于:2024-12-19